浪漫主义诗人
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屈原、李贺、李白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 59篇诗文► 4条名句
- 感春
-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正月
-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唐儿歌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 上之回
-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 浩歌
- 相和歌辞·日出行
- 秋来
- 后园凿井歌
-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 贵公子夜阑曲
- 三月过行宫
- 客游
- 题归梦
- 昆仑使者
- 送沈亚之歌·并序
- 南园十三首·其八
- 梦天
-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 开愁歌
- 溪晚凉
- 黄家洞
- 南山田中行
- 将进酒
- 南园十三首·其二
- 巫山高
-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 高轩过
- 春坊正字剑子歌
- 湘妃
- 伤心行
- 走马引
- 江南弄
- 贝宫夫人
- 黄头郎
- 长平箭头歌
- 南园十三首·其三
- 大堤曲
- 南园十三首·其六
- 冯小怜
- 蝴蝶飞
- 夜坐吟
- 李凭箜篌引
- 蜀国弦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崇义里滞雨
- 七夕
- 绿水词
- 北中寒
- 南园十三首
- 休洗红
- 塞下曲
- 南园十三首·其五
- 苏小小墓
- 金铜仙人辞汉歌
- 嘲雪
- 雁门太守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385篇诗文► 35条名句
-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 咏桂
- 鸣雁行
-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 古风·咸阳二三月
- 慈姥竹
- 观胡人吹笛
- 沐浴子
-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 宫中行乐词八首
-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 春日醉起言志
-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一
-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 江上寄巴东故人
-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 送韩侍御之广德
-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 别鲁颂
-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 王右军
- 长相思三首
- 秋下荆门
-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 悲歌行
- 送蔡山人
- 别东林寺僧
-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 东鲁门泛舟二首
-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 赠何七判官昌浩
- 春感诗
-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 山鹧鸪词
- 观放白鹰二首
- 上元夫人
- 南轩松
- 古风·秦王扫六合
- 寄远十二首·其三
- 双燕离
- 惜余春赋
-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 流夜郎题葵叶
- 古风·宝剑双蛟龙
- 玉真仙人词
- 巴女词
- 落日忆山中
- 过崔八丈水亭
- 江上秋怀
- 春日独酌二首
- 月下独酌·其二
- 送别得书字
- 游南阳清泠泉
- 乌栖曲
- 送郄昂谪巴中
- 清平调词三首
- 越中览古
- 寓言三首·其三
- 广陵赠别
-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
- 悲清秋赋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 金陵新亭
-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 秋夕旅怀
- 古风·其三十四
- 忆东山二首
- 捣衣篇
- 赠新平少年
- 永王东巡歌·其八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 陌上赠美人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望鹦鹉洲怀祢衡
- 江南春怀
- 北上行
- 宣城见杜鹃花
-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 南流夜郎寄内
- 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早春寄王汉阳
- 灞陵行送别
- 寄远十二首·其五
- 扶风豪士歌
-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 横江词·其二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阳春歌
- 久别离
- 折杨柳
- 鞠歌行
- 幽州胡马客歌
- 荆州歌
-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 赠孟浩然
- 姑孰十咏
- 飞龙引二首·其一
-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 江上望皖公山
- 君马黄
- 侠客行
-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 登峨眉山
- 哭晁卿衡
-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 代别情人
- 日出行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13篇诗文► 2条名句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131篇诗文► 15条名句
- 杜司勋
- 有感
- 北禽
- 题小松
- 蜂
- 碧城三首·其一
- 乐游原
- 荆门西下
-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 访秋
- 谒山
- 天涯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 碧城三首
- 石榴
- 无题二首
-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 富平少侯
-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 汉宫词
- 可叹
- 茂陵
- 泪
- 七夕
- 咏史
- 南朝
- 荷花
- 吴宫
- 忆住一师
- 燕台四首
- 滞雨
-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 灞岸
- 离思
- 银河吹笙
- 板桥晓别
- 流莺
- 牡丹
- 为有
- 写意
- 马嵬·其二
- 武侯庙古柏
- 北青萝
- 漫成三首
- 巴江柳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楚吟
- 日射
- 春日寄怀
- 忆梅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瑶池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 重有感
- 微雨
- 筹笔驿
- 无题二首·其一
- 韩碑
- 送丰都李尉
- 无题·八岁偷照镜
-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 端居
- 马嵬二首
- 昨日
- 无题四首
-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 岳阳楼
- 咏史二首·其一
- 重过圣女祠
- 隋宫
-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 细雨
- 代赠二首
- 桂林
- 风雨
- 杜工部蜀中离席
- 寄令狐郎中
- 隋宫
-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哭刘蕡
- 陈后宫
-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 暮秋独游曲江
- 锦瑟
- 潭州
- 月夕
- 凉思
- 临发崇让宅紫薇
- 祭处士十二房叔父文
- 楚宫
-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 南朝
- 武夷山
- 送崔珏往西川
- 乐游原
- 赠荷花
- 晚晴
- 柳
- 嫦娥
- 幽居冬暮
- 九日
- 东还
- 蜀桐
- 对雪二首
- 无题
- 曲江
- 壬申七夕
-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 春雨
- 落花
- 观灯乐行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野菊
- 菊花
- 霜月
- 残花
- 摇落
- 贾生
-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43篇诗文► 0条名句
-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 一萼红·古城阴
- 侧犯·咏芍药
-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
- 点绛唇·金谷人归
- 次石湖书扇韵
- 琵琶仙·双桨来时
-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 月下笛·与客携壶
- 姑苏怀古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 湖上寓居杂咏·其一
-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 淡黄柳·空城晓角
- 暗香·旧时月色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暗香疏影
-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 惜红衣·簟枕邀凉
-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 钓雪亭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 满江红·仙姥来时
- 念奴娇·闹红一舸
-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徵招
- 长亭怨慢·渐吹尽
- 眉妩·戏张仲远
-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过垂虹
- 齐天乐·蟋蟀
- 疏影·苔枝缀玉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19篇诗文► 0条名句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140篇诗文► 12条名句
- 戏题盘石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青雀歌
- 送李太守赴上洛
- 送贺遂员外外甥
- 送张判官赴河西
- 漆园
- 赋得清如玉壶冰
- 灵云池送从弟
- 送钱少府还蓝田
- 木兰柴
- 听宫莺
- 辋川集·茱萸沜
- 红牡丹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 临高台送黎拾遗
- 送沈子归江东
- 秋夜独坐
- 别辋川别业
- 寄荆州张丞相
- 观别者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过始皇墓
- 送杨长史赴果州
- 晓行巴峡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哭孟浩然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题友人云母障子
- 晚春归思
-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 酌酒与裴迪
- 酬郭给事
- 赋得秋日悬清光
- 送康太守
- 白石滩
- 田园乐七首·其三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 杂诗三首
- 新秦郡松树歌
- 送平澹然判官
- 新晴野望
- 华岳
- 栾家濑
- 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 送杨少府贬郴州
- 辋川集·斤竹岭
- 山茱萸
- 春园即事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秋夜曲
- 听百舌鸟
- 偶然作六首
- 西施咏
-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 榆林郡歌
- 田园乐七首·其六
- 寄河上段十六
-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待储光羲不至
- 送韦评事
- 送李判官赴东江
- 过福禅师兰若
- 伊州歌
- 辛夷坞
- 山中
- 田园乐七首·其四
- 书事
- 赠裴十迪
- 陇西行
- 送元二使安西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出塞作
- 田园乐七首·其一
- 陇头吟
- 寒食城东即事
- 燕支行
- 酬张少府
- 田园乐七首·其二
- 送梓州李使君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归嵩山作
- 冬日游览
- 送张五諲归宣城
- 早春行
- 相思
- 终南山
- 使至塞上
- 老将行
- 桃源行
- 渭川田家
- 华子冈
- 青溪
- 积雨辋川庄作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李陵咏
-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 鹿柴
- 田园乐七首·其七
- 终南别业
- 送别
- 齐州送祖三
- 夷门歌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观猎
- 洛阳女儿行
- 凝碧池
- 宫槐陌
- 竹里馆
- 过香积寺
- 辋川别业
- 送别
- 少年行四首
- 济州过赵叟家宴
- 汉江临泛
- 田园乐七首·其五
- 奉寄韦太守陟
- 寒食汜上作
- 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