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十友
"仙宗十友"是五代以降的古代文人,出于对活动于初盛唐时期的司马承祯、李白等十位文人群落的追慕而提出的一个称美性质的范畴。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385篇诗文► 35条名句
-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 咏桂
- 鸣雁行
-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 古风·咸阳二三月
- 慈姥竹
- 观胡人吹笛
- 沐浴子
-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 宫中行乐词八首
-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 春日醉起言志
-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一
-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 江上寄巴东故人
-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 送韩侍御之广德
-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 别鲁颂
-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 王右军
- 长相思三首
- 秋下荆门
-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 悲歌行
- 送蔡山人
- 别东林寺僧
-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 东鲁门泛舟二首
-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 赠何七判官昌浩
- 春感诗
-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 山鹧鸪词
- 观放白鹰二首
- 上元夫人
- 南轩松
- 古风·秦王扫六合
- 寄远十二首·其三
- 双燕离
- 惜余春赋
-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 流夜郎题葵叶
- 古风·宝剑双蛟龙
- 玉真仙人词
- 巴女词
- 落日忆山中
- 过崔八丈水亭
- 江上秋怀
- 春日独酌二首
- 月下独酌·其二
- 送别得书字
- 游南阳清泠泉
- 乌栖曲
- 送郄昂谪巴中
- 清平调词三首
- 越中览古
- 寓言三首·其三
- 广陵赠别
-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
- 悲清秋赋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 金陵新亭
-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 秋夕旅怀
- 古风·其三十四
- 忆东山二首
- 捣衣篇
- 赠新平少年
- 永王东巡歌·其八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 陌上赠美人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望鹦鹉洲怀祢衡
- 江南春怀
- 北上行
- 宣城见杜鹃花
-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 南流夜郎寄内
- 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早春寄王汉阳
- 灞陵行送别
- 寄远十二首·其五
- 扶风豪士歌
-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 横江词·其二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阳春歌
- 久别离
- 折杨柳
- 鞠歌行
- 幽州胡马客歌
- 荆州歌
-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 赠孟浩然
- 姑孰十咏
- 飞龙引二首·其一
-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 江上望皖公山
- 君马黄
- 侠客行
-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 登峨眉山
- 哭晁卿衡
-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 代别情人
- 日出行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54篇诗文► 1条名句
- 春中喜王九相寻
- 自洛之越
-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 登鹿门山怀古
- 入峡寄弟
- 高阳池送朱二
- 初秋
-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 送陈七赴西军
- 渡浙江问舟中人
-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 晚泊浔阳望庐山
- 田园作
- 岁暮归南山
-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万山潭作
- 听郑五愔弹琴
- 凉州词二首
- 都下送辛大之鄂
-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 春晓
-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与诸子登岘山
- 赴京途中遇雪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彭蠡湖中望庐山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送朱大入秦
-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 耶溪泛舟
- 宿建德江
-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夜归鹿门山歌
- 他乡七夕
-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 过故人庄
- 清明即事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秋宵月下有怀
- 早寒江上有怀
- 登望楚山最高顶
- 田家元日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留别王侍御维
-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 送王昌龄之岭南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140篇诗文► 12条名句
- 戏题盘石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青雀歌
- 送李太守赴上洛
- 送贺遂员外外甥
- 送张判官赴河西
- 漆园
- 赋得清如玉壶冰
- 灵云池送从弟
- 送钱少府还蓝田
- 木兰柴
- 听宫莺
- 辋川集·茱萸沜
- 红牡丹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 临高台送黎拾遗
- 送沈子归江东
- 秋夜独坐
- 别辋川别业
- 寄荆州张丞相
- 观别者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过始皇墓
- 送杨长史赴果州
- 晓行巴峡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哭孟浩然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题友人云母障子
- 晚春归思
-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 酌酒与裴迪
- 酬郭给事
- 赋得秋日悬清光
- 送康太守
- 白石滩
- 田园乐七首·其三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 杂诗三首
- 新秦郡松树歌
- 送平澹然判官
- 新晴野望
- 华岳
- 栾家濑
- 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 送杨少府贬郴州
- 辋川集·斤竹岭
- 山茱萸
- 春园即事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秋夜曲
- 听百舌鸟
- 偶然作六首
- 西施咏
-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 榆林郡歌
- 田园乐七首·其六
- 寄河上段十六
-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待储光羲不至
- 送韦评事
- 送李判官赴东江
- 过福禅师兰若
- 伊州歌
- 辛夷坞
- 山中
- 田园乐七首·其四
- 书事
- 赠裴十迪
- 陇西行
- 送元二使安西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出塞作
- 田园乐七首·其一
- 陇头吟
- 寒食城东即事
- 燕支行
- 酬张少府
- 田园乐七首·其二
- 送梓州李使君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归嵩山作
- 冬日游览
- 送张五諲归宣城
- 早春行
- 相思
- 终南山
- 使至塞上
- 老将行
- 桃源行
- 渭川田家
- 华子冈
- 青溪
- 积雨辋川庄作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李陵咏
-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 鹿柴
- 田园乐七首·其七
- 终南别业
- 送别
- 齐州送祖三
- 夷门歌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观猎
- 洛阳女儿行
- 凝碧池
- 宫槐陌
- 竹里馆
- 过香积寺
- 辋川别业
- 送别
- 少年行四首
- 济州过赵叟家宴
- 汉江临泛
- 田园乐七首·其五
- 奉寄韦太守陟
- 寒食汜上作
- 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8篇诗文► 1条名句
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唐书本传、书断》► 0篇诗文► 0条名句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9篇诗文► 1条名句